郑国发家史(1/2)
说到春秋,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想到的就是“春秋五霸”,历史上对於“春秋五霸”的说法都是有争议的,但是其中齐桓公、晋文公和楚庄王是无可争议的霸主。而像宋襄公、秦穆公、越王勾践等只能算是小霸主,但是论到春秋第一位小霸主那非郑庄公莫属。既然要说郑庄公,我们就先回头看看郑国的历史。郑国并非武王在西周初分封的七十一个诸侯国之一,而是在周宣王姬静在位时,封自己的弟弟姬友在郑地。这姬友就是前文为您提过的为保护幽王而被犬戎人杀死的郑伯友,这郑地也并非现在的郑州,而是在陕西境内,临近宗周镐京,也靠近西戎。但是郑伯友老先生是何其聪明一个人,在周幽王执政期间他已经预感到西周政权岌岌可危,所以他已经为自己找退路了,他想重新找块地,把封地迁过去。但是当时的地,都被封的差不多了。他找到了太史伯阳父,想看看伯阳父有什么好的办法。伯阳父知道郑伯友是有作为的人,也是绞尽脑汁为他分析了当前局势。不论是西面的戎狄、东面的齐鲁、北面的晋国还是南面的楚国,都非常强大。只有中部两个国家,一个叫东虢国,一个叫郐国。这两个国家地位低下,一个是男爵,一个是子爵。而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又是贪财好利之徒,不受百姓爱戴。所以,郑伯友就以中央高层领导的身份向他们施压,同时又拿出点钱财施以恩惠,这两个国君就各自拿出十余座城送给他。於是,在得到周幽王的同意后,郑伯友将自己原来封邑上的百姓全部迁走,而这时候的封地才是现如今的河南荥阳一带。而后郑伯友战死,其子掘突勤王有功,受赏大片土地,还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,这事,之前也为您提过。
掘突的諡号为“武”,也就是郑武公。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諡号为“武”意味着什么。汉武帝、汉光武帝、宋武帝,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后面有一个共通的特点:好战分子。没错,郑武公也是。
首当其冲的是之前提到过的郐国。他派人将郐国的将领、能臣等的名字记下来,然后编造了一份假的契约,在郐国内散播谣言说这些人将帮助郑国灭掉郐国。夜里,又将假的契约埋在郐城之外,在旁边设祭坛,故意留下在此结盟的迹象。郐国国君知道后大怒,将这些人全部杀掉,郐国顿时一片大乱。趁此机会郑武公果断出击,一举歼灭郐国。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小事,因为这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被另一个诸侯国灭国的诸侯国。这诸侯国可是周天子分封的,要是放在以前,周天子一声令下,各诸侯集结讨伐,这郑国估计已经坟头草都长到10米了。可现在不一样,周平王没底气啊,自己的王位是在郑国的扶持下坐上的。而且吧,现在的大国都已经无视自己这个天下共主了,小国也只是阳奉阴违。所以,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就当自己没看见。
而这边郑武公呢?看周平王没动作,那自己就该有动作了。公元前767年,趁着周平王巡视东虢国防务时,郑武公突然之间抢占东虢国都城。於是,之前送给郑国城市的两个国家先后被灭。
而接下来攻打胡国,大家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心狠手辣。郑武公手下有个大臣叫关其思,主张灭掉胡国而深受武公宠信,於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。而后这关其思向武公献策攻打胡国,却被郑武公呵斥道:“我与胡国可是姻亲关系,我们怎么能互相攻伐呢?”然后就把他拖出去斩了。因此,胡国国君十分信任武公,而武公这人却不讲武德,趁胡国松懈发动突然袭击,胡国就此灭亡。接着,他又陆续吞并了周边鄢、蔽、补、丹、依、弢、历、莘八邑,实力迅速扩展,疆域比之前大了好几倍。
与此同时,郑武公鼓励农桑,发展商业,兴建学堂,郑国国势日益强大,郑武公也在春秋初期声名鹊起,也为其子郑庄公姬寤生能称雄一时奠定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