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6章 元化万有,不老泉(4k)(3/4)
在她破入六气境、窥见天地之真后,此前的种种模糊感悟倏地清晰,“元气法则”的意韵已然明彻于心,用较为标准理论化的语言来讲述,大抵可视作一种元气阻止自身形态受外力变化的“惯性”与恒常之场域。比方说,编织了火行元气法则,这块区域就更适合火行元气与炎性能量维持它们的稳定性,且使得系统的行为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,倾向于保持当前的状态或模式。
显然,这一说法跟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,实际上,也确实可以进一步延拓出新的几条定律,用科学、量化的方式来计算、操控,推演出指导性的总纲与万千功诀。
就像一颗滚动的铁球,若无外力改变,它将继续滚动下去;一片逸散的云雾,若无风吹日晒,它将保持其朦胧的形态——这惯性本身,便是天地间最朴素、也最根本的法则之一。
而修行者所“借”的力,所感悟的“道”,便是在理解和熟悉了这种庞大惯性的基础上,于细微处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撬动这磅礴规则场中的丝丝缕缕,为己所用。
高阶修行者,更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、塑造、甚至局部修改这种势场流形的表现形式,一念生而万法变,颠倒五行阴阳。
“元气不生,元气不灭。”她默诵着某种更深层的领悟,“其流转变化,遵循的便是这层包裹、渗透、维系万象的‘法则之网’。它赋予元气以‘形’,以‘势’,以变化的轨迹。修行者感悟它、利用它、驾驭它,乃至……篡改它,皆是试图在这‘网’上留下自己的印记。”
“‘天地絪缊,万物化醇。’世间法则万千,金铁有锐利坚硬,火焰有灼热扩散,流水有阴柔流动——此皆表象。其根由,是不同元气集群,在其组合、运动层面的‘惯性偏好’不同,形成了特定领域的‘势垒’与‘流道’。”
“当亿万种不同的‘惯性偏好’在宏观层面交织、稳固,便成了我们感知到的、牢不可破的天地法则。所谓开天辟地,所谓打破樊笼,首先便是从认知上,将这份‘顽固’看透、量度、乃至重新编织!”
“这便是乘天地之正,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的真谛!”
她轻轻弹指,一缕长生灮炁裹住垂死的鹰隼,将它抛进中央泉眼。
嗤——!
白雾如活物般裹住鹰躯。泉水触及伤口的刹那,翻卷的皮肉涌出细密肉芽,断裂的翅骨发出令人牙酸的滋长声。
不过三次呼吸,巨鹰猛地挣出水面,湿漉漉的翅膀拍打出漫天水珠。
它在池上盘旋三圈,长唳穿云而去。
池中其他生灵对此恍若未觉,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安宁里。
某种程度上,“不老泉”亦属于一个能散逸出独特元气法则的源点,冲淡了赵青附近的“污染”,故而可以解除巨鹰所受的禁锢,且兼具安抚心灵、让各种生命和平同处的环境氛围,本质不亚于八境般的存在。
早在乌氏、东胡、月氏之前,这关外的荒原和荒漠里曾有一个传说中的一统帝国,叫做天凉,其疆域面积几不亚于当今秦楚齐燕四朝的总和,可称之为关外第一雄国,亦是现在草原诸多部族、国家的起源。
天凉自祖山发祥,祖山多灵脉,天凉自然慢慢自荒原之中崛起,只是强盛不过百年,一日天外有陨星坠落,落于祖山,砸入灵脉之中,便化生成了一口不老泉,蕴含着活白骨而血肉生的惊人药力。
而在赵青的认识中,不老泉的灵气与药力显然主要是来源于天外陨星,一名疑似九境长生者的遗骸,根据她的仔细感知,这个盆地内的灵气产出,完全可以抵得上整个楚王朝的所有灵脉之和,堪称修行圣地。
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