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叙饮故里会白马(3/4)
此地扼黄河津要,水陆通衢,复系东郡郡治,成垣巍峨,非卫南小县可比。
县界处,旌旗猎猎,甲胄生辉。
薛世雄、李善仁、陈敬儿、侯友怀、郑元璹等,天没亮就恭候道旁了。——李善道到东郡后,专门给薛世雄等人有令,叫他们不必兴师动众,到卫南迎拜。他们之侧,还有几个新面孔随从迎驾,却是周文举、綦公顺、刘兰成、李公逸及其弟李善行等人。
此际,见得李善道的车驾行到,薛世雄带头,众人急忙趣前晋见。
“臣等恭迎大王!”以薛世雄为首,众人唱喏行礼。
李善道下车虚扶,笑道:“诸卿、将军免礼。”目光在周文举、綦公顺、刘兰成、李公逸、李善行等人面上逐一掠过,露出诚挚而不失亲热的笑容,问薛世雄,“此诸公便是綦公等吧?”
薛世雄一一为李善道介绍。
周文举等人皆姿态恭谨。
李公逸、李善行兄弟较之綦公顺、刘兰成,更显拘束审慎。
李善道先至周文举面前,笑道:“周将军,尚记得两三年前,你我在韦城曾有见过么?将军聚众,当此战乱,保境安民,实乃贵乡屏障。我是早就想与将军再会,苦无机会。”
周文举身材魁梧,面色黝黑,他受宠若惊,忙再躬身行礼,应道:“大王过誉!臣文举岂敢当此。臣文举实是早思拜谒大王,大河相隔,不得身至。大王不罪,已臣之万幸!”
李善道笑着拍了拍他臂膀,转向綦公顺与刘兰成,上下打量,见綦公顺也身形雄健,刘兰成约莫四十许,面白微须,一袭干净儒衫,气宇轩昂,赞道:“久闻綦公骁勇、刘公多谋,盛名之下无虚士。北海能在此乱世中存一方净土,二公功莫大焉!”
綦公顺赶忙说道:“大王谬赞,臣公顺汗颜。北海粗安,多兰成运筹之功,臣实无功。”
刘兰成行礼说道:“臣兰成微劳,不足挂齿。大王威德广布,今得附骥尾,实臣等之福。”
李善道颔首,也拍了拍他俩的臂膀,最后目光灼灼地看向了李公逸兄弟,笑意深长:“李公,你我此前没有见过面,但公之大名,我仰之已久!这位是公弟么?甚有英锐之气。”
李公逸不敢迎视李善道,恭恭敬敬地行礼说道:“贱名何足污大王清听!大王威德,如雷贯耳,公逸与贱弟善行,虽僻居乡野,亦久怀仰慕之心。今蒙大王召见,亲聆训示,三生之幸。”
李善行也是不敢迎对李善道的视线,低着头,跟着他哥哥一块,紧随行礼。
“好!甚好!”李善道再次看了一圈诸人,笑道,“今日得诸公相会白马,我心甚喜!劳公等久候,辛苦公等,我心又颇不安。道边非久话之所公等且随我入城,再作细谈!”
……
入进城中,到了郡府,登上大堂。
众人分君臣落座。
薛世雄令奉上汤水,李善道略作饮啜,举目视下,见众人尽管都是恭谨之状,察其眼底,却是神色各异,便温声笑道:“周公、綦公、李公,公等悉我山东豪杰,此次请公等在白马相会,我并无别意。宇文化及犯我境内,为我大败,其余部窜逃魏郡,我已调精兵进剿,不日即可平定。只是我河北虽已渐安,山东却仍动荡,故召请公等相聚,所为者,共商山东安靖之策也。望公等不吝赐教。我愿与公等齐心协力,出民水火,扶危济困,共谋还天下以安。”
周文举等人闻言,互相看了一看。
綦公顺当先出声,说道:“大王仁德,心系万民,臣等感佩。臣愚见,山东之乱,起於昏君暴虐,民不聊生。至於当今昏君虽殁,而乱局未息,则盖因群蛇